欢迎来到亿丰农业机械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790-7100288

江西脱粒机|稻麦脱粒机|开沟施肥填土一体机 - 新余市亿丰农业机械

【江西台】“农民发明家”敖小平的故事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6-08-18

您好,听众朋友,欢迎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中国之窗》节目,我是主持人燕磊。

我是吕朋。听众朋友,每年七、八月间,是中国长江流域农村农事特别繁忙的时节,这就是抢收早稻,抢种晚稻,俗称“双抢”时节。一个“抢”字就把中国农民头顶烈日、挥汗如雨、苦干三伏天的生动情景刻画出来了。

2006年的“双抢”时节,江西省新余市水北镇新桥村出现了一幕令人惊叹的场面。在一块正待收割的早稻田里,只见一个身材偏瘦、皮肤黝黑的中年农民正在一边操作一台机器,一边介绍说:

“这是我发明的自走式稻麦割晒机,今天在这里试验。如果割得好,免费(使用);如果割不好,割下的稻谷我全买下来。”

马达声中,一片片金黄的水稻整齐倒下,引来了乡亲们的阵阵喝彩。


农民发明家敖小平在工作

听众朋友,这位中年农民就是被江西新余人称为“农民发明家”的敖小平。这次节目我们就来说说敖小平的故事。

敖小平今年44岁,是新余市水北镇新桥村农民。别看他身体单薄,相貌平平,可人很勤快,干活爱动脑筋,总爱琢磨出个新奇招数。 

15岁那年,那时候中国还没开始改革开放,敖小平因为家境贫困,初中没毕业就回家种田了。农事不忙时他就去一家铁匠铺学习打铁,修理农具。几个春秋过去,技术有了很大长进。于是,手头搬弄着损坏的犁耙,他脑筋开始活动起来:应该搞点技术革新试试。

“当时,我们这里用木犁耕田,木犁又重又容易损坏。我和兄弟经常抬着去修,累得要死。当时我就想,钢比生铁硬,更比木头结实,用它做犁不容易坏。”

中国传统的木犁是用很结实的硬木做的,又粗又重。犁头是用生铁铸成,也容易断裂。敖小平想,用钢管做犁身,用钢板做犁头,不是又坚实又轻巧一点吗?对,就这样干吧,照这想法他做了一个钢管犁。那年头大家感到好新鲜,先是亲戚邻里借着用用。接着四周的乡亲们听说了,也都来试试,手里掂巴着,唔,还行。这一来,敖小平的钢管犁名声传开了。当然,那时候搞点技术革新改造,敖小平想的只是减轻一点种田干活的劳动强度,没有什么专利意识。

改造了传统木犁之后,敖小平又常常盯着打谷机发呆了。割了稻谷就要脱粒,农村用的都是老式脚踩的打谷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一天干下来,稻谷脱不了多少,人倒累得骨头散了架。敖小平想,怎么改改好呢?他设计了好几个方案,都没有成功。一天,他看见孩子们玩纸扎的风车,你奔我跑,看谁的风车转得快。看着看着,他的灵感来了:对,就像风车那样!“我想,如果能把风车的原理应用到脱粒机上,不是既省力又好用吗?我就试着在脱粒机上安装了风扇,扬谷器、筛网,经过反复改进,终于成功了。”

这时候,敖小平经过改革开放的锻炼,有了知识产权观念,他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了专利申请。2003年1月,他设计制造的这种自净式脱粒机获得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并获得第二届五洲国际新技术博览会金奖。为了让农民兄弟尽早享受到他的发明成果,敖小平联系了当地一家农机生产企业,合作生产自净式脱粒机,一下就销售了一千多台,受到农民广泛的好评。

敖小平经常到现场观察农民兄弟使用自净式脱粒机的情况,喜欢听取大家的意见。他发现,往脱粒机里送稻穗时操作者手要不停地翻动,一不小心就会被机器碰伤。再说,打出来的碎草屑四下飞舞,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这不行,一定要改正这个缺陷。

敖小平又开始琢磨,没日没夜地绕着脱粒机转,把自己的住家变成了试验厂。有时,饭吃着吃着,想起一个新主意,放下碗就去干。终于,他研制出一个自动夹送稻穗的装置,把它安装在脱粒机上,操作起来人很安全,脱粒效果也很好。敖小平把这种脱粒机取名叫夹持式半喂入脱粒机。2005年10月,这种改进型的自净脱谷机又一次获得中国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一位普通农民,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辛勤浇开发明创造之花,结出丰硕成果。请继续收听《中国之窗》江西专题:《“农民发明家”敖小平的故事》。

听众朋友,中国农家最忙最累的时候就是抢收、抢种的“双抢”时节。农民插秧要弯腰,割稻也要弯腰,干了一天,双腿发木,腰也直不起来。特别是抢收水稻,不小心就割了指头。农民总是打趣说,手上没有十条伤疤,做不了田把式好农家。在设计新式稻谷脱粒机之前,敖小平就曾想过设计水稻收割机。不过,市面上已经有了好几代大中型水稻收割机了,他想想也就先放下来了。但是,他和乡亲们同样感到,现在市面上通行的大中型水稻收割机不适宜中国南方的小块型水稻田使用。南方的稻田需要一种更加小巧灵活的收割机。这样,在发明自净式脱粒机后,敖小平又铆上劲,要设计新式水稻收割机。 

“我种过田,体会到弯着腰一把一把割稻子的辛苦。我想尽自己的能力来减轻农民兄弟的劳动强度。”

对敖小平来说,那又是一个个冥思苦想的日子,又是一段段夜以继日的煎熬,又是一程程苦恼拌杂欣喜的心路跋涉。没去算已经过了多少日夜,最终,一种新型的小巧收割机--自走式稻麦割晒机研制成功了。几位试用过的农民兄弟都高兴得笑了。

廖根保说,往常手工割一亩水稻要一天时间,用敖小平的自走式稻麦割晒机40分钟就行了,又快又好,还轻便,一个人扛起来就走,田里哪个旮旯角落都能割得到。

得到农民试用认可,敖小平满怀信心地向中国知识产权局申报了专利,同时,在乡亲们中间推广使用。于是,就出现了节目开始时那一幕感人的场面。请再听听敖小平那掷地有声的话语:

“如果割得好,免费(使用)!如果割得不好,割下的稻谷我全买下来!”

听众朋友,敖小平搞发明,一个心眼想回报生他、养他的家乡,回报支持、关心他的众乡亲。为此,他做了两件事:一是办了一家农机公司,为乡亲们搞发明提供技术帮助;二是建了一个劳动力短缺的农户档案,到了农忙时,他就扛上自己发明的机器去为这些农户免费割稻打谷。

接受记者采访时,敖小平谈了自己的愿望。

“我要发明生产更多、更经济实惠的农机产品,为农民兄弟奔小康助一臂之力。”

听众朋友,到那时,请再来听“农民发明家”敖小平的新故事。

好了,听众朋友,这次《中国之窗》节目就播送到这里。节目由江西新余电台杨芳、陈影、熊芳、李启雷供稿,江西电台杨伊文改编,吴立芳监制,主持人燕磊、吕朋感谢您的收听,再会。

(附带链接:http://gb.cri.cn/1321/2006/08/18/661@1179737.htm